公營房屋供應短缺,劏房租金呎價不斷飆升。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根據一百零七間劏房資料,制訂全港首套劏房租金指數,發現去年十月劏房租金平均指數為三百五十點五,高於差估署同期甲類住宅租金指數一倍。一個位於葵涌寶星中心中層的一百呎劏房,去年租金竟高達九千元。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昨預期,劏房租金只會愈來愈貴,建議政府將現有閒置建築物,例如市建局空置單位暫作過渡性房屋,供有需要市民入住。
研究所先從全港各區找出一百零七間劏房,實地測量呎數,並找出單位未分割成劏房前,在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甲類房屋(細單位)租金指數,再按單位內各劏房戶提供的租單及額外電費評估。未計算額外電費,制訂劏房租金平均指數為三百五十點五,而差估署同期甲類住宅租金指數僅為一百七十七點四。若將額外電費納入評估,劏房租金平均指數更高達三百七十點一。
姚松炎透露,按各分區計,九龍區的劏房租金指數最高,達四百零五點一;其次為新界區,最後為港島區。月租高達九千元的葵涌寶星中心劏房,一個單位劏四房的間隔,居住了一對母女,她們租住一年後獲配公屋。
姚表示,劏房租金定價與黑市無異。制訂租金指數可助劏房租戶了解劏房市場租金水平,以免日後被業主「撳住搶」。他又指出,雖然私人樓宇價格近日有輕微回落迹象,但相信劏房租金不會因而下降,「劏房業主知道啲人無得揀,一定要住劏房」。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建議,政府可改建閒置校舍、政府宿舍、市建局安置單位及善長捐助予社福機構的住宅,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過渡性房屋,這些建築物在三至五年不會清拆或改建。賴舉例,審計署早前揭發教育局有一百零五間空置校舍,若能改建其中八十間校舍,料可安置四千九百多個劏房戶。東華三院一四/一五年度收到善長仁翁捐贈物業,住宅樓面面積達九萬四千平方米,若以三十平方米改作一間過渡性房屋,可建三千一百多間。他又指,政府可實施一些短期方案,例如把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恒常化,解決基層人士的住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