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在赤鱲角機場還沒有啟用之前,大嶼山基本上是沒有甚麼發展,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便捷。到了赤鱲角機場的興建,大嶼山和香港的陸路交通也打開了,大嶼山的發展便已成定局,東涌市區的開發正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整個大嶼山的發展卻是挑戰重重,除了是眾所周知的環保問題之外,大嶼山就業和人口配合等也是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特別是現在大嶼山已出現了工種和就業人口的錯配問題,到了未來這個問題會愈來愈尖銳,原因是機場擴建工程和陸路基建的改善,會增加大嶼山的就業機會,偏偏就業人口錯配令工作崗位長期得不到填滿,但本區人卻要長途跋涉往區外就業,總之就是不理想。
現時大嶼山最發達的區域是在東涌市中心,藉着鐵路的便利,東涌已發展成一個有差不多十萬人居住的新市鎮。可是這個規模還是和最初估算的相差一大截,在最初的計劃內,東涌應是一個有差不多三十萬人聚居的衞星城市,目前即使進行了東涌東西兩區的填海工程,東涌的人口也只是二十多萬人。這些數字說出了一個現實,就是東涌的發展落後於原先的估算,而人口的數量也間接令一些社區設施得不到建設的機會,原因是人口數量的不足。結果是當地社區支援不足,反過來令人們對遷入東涌有所保留,惡性循環下東涌也成了一個發展不完善的社區。
從統計數字看,東涌其實可以提供一定的勞動力供區內就業,可是大嶼山上最大的就業來源是在機場島,機場島提供數以萬計的機會,特別是一些較低技術的工種,可以讓不少中下階層解決就業問題。可是一個不理想的情況是,儘管以地理距離計算東涌接近機場,但東涌往機場的交通時間卻是很長,而且交通費用不便宜,以致東涌居民往機場上班的人數比例並不理想,也形成一個「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不良現象。
目前的勞動力錯配會有着解決的契機:首先是屯門連接機場的陸路工程已在進行中,未來多了這個連接點,可以將西北的人口以方便的運輸方式送到機場上班,有助紓緩機場人手不足的壓力。可是東涌居民的原區就業問題,還得東涌就業人口可以釋放。所以第二個契機是,東涌東西填海後帶來的商業設施,這些商業設施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而且也不再局限在中下技術工種,而是多元化的就業機會,這會將目前一部分需要往市區工作的人口,轉而在東涌新商貿區內工作,大大增加了原區就業的機會。當然,這個契機還得看東涌東西的填海進度和往後的發展,少說也要花上十年的工夫,目前除了要守住局勢之外,更要讓東涌居民真的可以往機場上班,真的可以釋放東涌的勞動力。
上文說過東涌往返機場的時間和成本不輕,以致東涌的勞動力不能好好利用,所以一個針對的辦法,就是機場的工種提供者,以便捷的交通工具往來東涌作招徠,好使東涌的勞動力不再視往機場上班為畏途。在上個星期的一個圓桌討論,就有意見提出完善交通安排,以便吸引東涌居民往機場上班,正是針對現時的問題對症下藥。
再進一步思考,除了是解決當下碰到的就業問題之外,未來大嶼山有更多不同的發展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工作崗位也會多樣化,一個合適的勞動力策略便得好好計劃,因為人們不會只有工作和居住,人們公餘後的活動空間同樣重要,不然要人們花時間往市區消遣,也會令大嶼山工作機會的吸引力打折扣,未來在政策上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