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又提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目的在紓解中環的交通擠塞。表面上這是一個不得已的方法,因香港汽車增加,中環核心區的道路卻沒法增加,加上中環灣仔繞道會在近年開通,進入中環的汽車可能更多。可是單只增加收費,以及相伴的交通違例罰款上升便可阻止進入中環的汽車嗎?
一是中環塞車很大程度是過多的大型巴士。電子收費是否可迫使巴士公司更有效率地調整巴士班次,而不是盡量增加巴士班次來相互競爭,並吸納最多的乘客?二是以收費來減少進入中環的汽車,結果是不會打擊高收入者,反形成使用中環汽車通道的階級差別。
現時中環堵塞包括不少「老細車」,隨意停泊而不怕違例罰款。罰款和收費再加一倍不會趕走「老細車」,而是排斥其他車輛使用,這絕對是反社會公義和公平使用公共資源的原則,變成公帑建路以補貼老細用車。
中環最佳的規劃是把核心區在上班時間禁止汽車使用(電車除外)。核心區從中環街市至舊中銀大廈,區域不大,走路時間最多二、三十分鐘。禁車的結果是行人走路方便,廢氣減少,還可多種樹木、增設露天茶座,改變城市氣氛,大都會的核心區也多如此。
以往提議中環禁車,政府官員反對的理由是老細不願走路。似乎這些官員只替老細打工,不是公僕。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性質一樣,這便不是技術問題、財務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西方資本主義也不會這樣為老細設想。香港比不上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