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讀懂中國

最近在北京舉行了一個名為「讀懂中國」的國際會議。該會議是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二十一世紀理事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辦,今年是第二屆。近年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並非十分理想,很多即使是善意的政策,往往容易被扭曲和妖魔化。這當然有國際政治角力的因素,但是中國人的表述方式確實有進步的空間,尤其是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政策都必定會對世界造成影響。所以中國近年着力把讓世界讀懂中國提高到戰略高度,也是合理之舉。另一方面,也有助中國和世界溝通,避免重大誤判,也可以在過程當中進行自我政策的磨合和調整。

可是這並不容易,中國和以西方話語為主體的今日世界,仍然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話語體系當中,溝通過程當中難免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而這種困局,其實也並非中國獨自面對。隨着西方話語已經逐漸演變成為文化「正統」,西方文化當中的理想形態,也逐漸被賦予了道德高地的位置,任何其他文化的「他者」,也容易被打成「異端」。很多非西方文化國家都在努力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特別是在非殖化的歷史進程當中。可是為了要能夠在世界廣泛傳播,又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西方話語體系的表述,最後甚至被融化,失去了原來的意思。

失去了話語權便沒有辦法樹立自己的文化體系。讓世界有能力讀懂,在中國逐步構建世界參與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