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葉錫恩被譽為香港第一代民主鬥士,雖然她本身是英國人,卻站在香港中下階層的一邊,為小市民與殖民政府抗爭,爭取權益。葉錫恩更致力對抗本港六、七十年代的貪污風氣,促成廉政公署的成立。
葉錫恩一九五一年以傳教士身份來港後,為居住徙置區的兒童爭取教育機會。葉錫恩發現,當時部分基督教傳教士認為中國人是較次等的,更認為她處處為居民抱打不平,是叛離了教會傳教士在香港的工作。葉錫恩於是在五五年宣布脫離傳教士身份,並自此正式向英國殖民地制度挑戰,一直站在市民的立場,不斷接見市民,贏得「冤情大使」的美譽。
葉錫恩一九六三年在「革新會」推薦下競選市政局議員,並成功當選,踏上從政之路。葉錫恩於六、七十年代,致力與當時的「貪污」制度抗衡,與當時的報章合作,利用傳媒壓力迫使當時的政府正視日益嚴重的貪污問題。她以市政局議員的身份,不斷揭露警察和官員貪污的事件,甚至想辦法,偷拍警察向的士司機強收黑錢、收黑錢的警察包庇無牌小販及黑社會的不法行為。她也得到市民的支持,不少人寫信給她,把資料寄給她控訴貪污行為,很多小巴司機、的士司機向她訴苦。
不過葉錫恩的聲音得不到港英政府的重視,甚至多番受到誣陷和恐嚇,於是她到英國倫敦,找國會議員和政府,講出香港不公平和貪污的情況。七十年代,英國派麥理浩當港督,麥理浩願意接見她,聽她多年來收集得來的貪污罪證,並於一九七四年成立廉政公署。曾出任港督麥理浩私人秘書的李麗娟指杜太最難忘是麥理浩,因他最願意聆聽基層意見,其他港督則「無一個想見佢」,如港督戴麟趾便曾嫌她煩,多次求見亦被拒。
廉政專員白韞六發表聲明,指杜葉錫恩被譽為香港反貪先鋒,過去推動反貪運動不遺餘力,成就香港廉政公署的誕生。他又指,杜葉錫恩一生追求公義及公平,與廉署的理念一致,對其辭世感到十分悲痛,表示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