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意外排出 恐傷腸道

【本報訊】導管意外排出,有機會傷及腸道內壁!有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指,進行俗稱「ERCP」的內窺鏡逆行胰膽造影手術時,已預計膠管有機會鬆脫排出體外,惟因膠管較硬,有機會刮傷腸道,醫生應立即為病人檢查。而將導管放入病人體內為該手術的重要程序,醫生需向病人清楚解釋,讓病人有心理準備,過往亦曾經出現病人的誤會及不滿個案。香港醫學會會長史泰祖認為,或因醫生要跟進太多病人,致缺乏時間與病人溝通,望政府盡快解決公立醫院醫療人手不足問題。

醫生須向病者解釋清楚

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解釋,倘病人膽管有結石,令膽管受阻塞,醫生會安排病人接受「ERCP」手術,用內窺鏡將結石取出,倘未能一次將全部結石清除,會以一條膠製、約十厘米長的臨時導管作支架將膽管撐大,使膽道保持暢通,待下次手術完成後將導管取出。

潘指出,導管可放在體內約兩個月,或會意外鬆脫由肛門排出體外,但一般由醫生以內窺鏡取出較為安全,因為導管硬又長,有機會令腸道刮傷,引致發炎等問題,倘意外排出導管,醫生應立即為病人進行檢查。潘估計,今次應屬誤會,可能因病人及醫生之間的溝通不足造成,坦言過往亦曾聽聞類似事件,引起病人不滿。潘坦言,將導管放入病人體內為該手術的重要程序,醫生需向病人清楚解釋,讓病人有心理準備。

「長遠應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香港醫學會會長史泰祖稱,雖然公立醫院的醫生經常要同時跟進多個病人,「有時閒閒地都要跟幾十個」,或會缺乏時間與病人溝通,但這並非可接受的藉口,醫管局應提醒醫生每次都必須向病人清楚解釋手術的程序及重點,「放支架入體內係重要程序,病人必須要知道」,長遠更應解決人手短缺問題,以保障病人可接受完善的醫療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