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宗教對抗歷史源起

在中世紀及以前,伊斯蘭和基督兩大宗教仍然處於相對原始的狀態。當時兩大宗教的人為形態(跟教義無必然直接關係),是政教合一,以及擴展信徒。基於這兩條信念,擴展信徒遂跟擴大管治版圖掛鈎。由於宗教的其中一個核心內涵,是解釋世界和人類的起源,或者解釋誰是造物者的問題。這兩個宗教所說的又是單一造物者,所以必然形成強烈的排他性。基於那個時代的傳教信念和政治現實考慮,兩教的武力對抗成為了結果。而不幸地由於戰鬥時間很長,更把兩者的對抗內化成為文明層面的內容。

隨着文藝復興的開啟,基督教文明步入現代世界。其中的特徵包括去宗教化,具體表現為世俗化和政治上的政教分離。在另一邊廂,伊斯蘭文明並沒有同樣的發展路徑,而是更多地維持原來的形態。就這樣,世界局勢隨基督教文明的強大而改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身處的世界,一個以基督教文明,或稱為西方文明主導的世界。這反映在西方價值觀的普世化、西方國家的經濟主導地位等等。

隨着兩種文明力量關係的改變,伊斯蘭國家隨着殖民主義,以及二戰後國際局勢的發展而受到影響,開始被動地改變原來的形態,逐步出現一些類似現代國家的特點,可是,畢竟改變並非從內在因素改變而來,伊斯蘭國家並沒有充足西方式的現代國家土壤,最後演變出一些例如軍事強人等的管治形態,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卡達菲等便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例子。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