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提升區議會管治水平

區議會在地區事務的影響力不斷增加,但存在的紕漏也不少,如何取信於民,令公眾對區會的管治與服務績效有信心,是一大挑戰。希望新一屆區議會在下個四年任期內,可交出令市民滿意的成績表。

政府歷來強調自上而下的管治模式,較少鼓勵市民自下而上的社區參與。地方行政的所謂官民溝通與合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所謂民意代表的區議員與政府官員的磋商與合作,在缺乏公眾監督及議會運作的透明度仍有待提升的情況下,優化管治的空間其實不小。

曾蔭權主政期間,視十八區民政專員為各區的「小特首」,能有效領導地方行政。梁振英上任之後,在一三年秋表明會向區議會下放權力,又舉行多場地方行政的高峰會,探討未來路向,考慮提升政府官員及區議會的職能和權力。

不過多年以來,所謂改革地方行政,提升區議會的權力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成績不明顯,甚至甩漏多多,教市民失望。以全港十八區的「社區重點項目」工程為例,計劃一拖再拖,撥款一億元,除面對不少「古怪」的建議之外,工程成本上升以致超支是一大問題,最終爛尾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區議會審批公帑撥款的透明度不足,早已為人詬病。去年初有關推廣《基本法》活動的撥款,多個區議會的相關文件沒有上載網頁,甚至有文件「不翼而飛」,實在匪夷所思。新一屆區議會能否提升管治水平,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