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嘉莉報道】傳統三線迴旋處因內線司機離開時須連環切線,以致意外頻生,成為交通黑點為人詬病。運輸署早於○四年推出新式螺旋形迴旋處(簡稱「螺旋處」)試驗計劃,規定新式迴旋處要讓內線司機優先駛出,藉此減少碰撞及意外,惟該署十一年來一直「歎慢板」,至今全港只設置了七個「螺旋處」,數目僅佔所有迴旋處的百分之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鄧家彪批評運輸署的試驗時間過長,質疑「十一年都仲叫『試』?」促該署盡快決定是否推廣螺旋處至其他地區使用。
目前全港有二百六十多個迴旋處,當中螺旋處只有七個(見表)。按運輸署的指引,在傳統迴旋處內,沿內線行駛的車輛,在離開迴旋處時,須先讓在外線行駛的車輛;但螺旋處則相反,即沿外線行駛的車輛,須先讓由內線離開的車輛。
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副主席譚錫輝指,「傳統三線迴旋處如果行內線,要cut(切)兩次線先出到去,同外線個交叉位最易撞。」而螺旋處讓內線司機優先行車,可減少碰撞機會。事實上,螺旋處明顯有助減少意外,例如大角咀海輝道迴旋處,意外數字由更新前三年平均每年有三宗,跌至更新後三年每年平均一點三宗。
惟現時新舊迴旋處並存加上政府宣傳不足,就可能形成交通隱患。香港駕駛學院首席發展主任鍾錦雄,在油塘高超道的螺旋處觀察約卅分鐘,發現至少五輛車沒跟從地面的路面標記行駛,「好多車會喺臨出迴旋處時隨意切線,但嗰啲係『危險警告線』。」
運輸署回覆指,最初採取循序漸進方式,先在五個交通流量較低的迴旋處進行試驗計劃,讓駕駛者適應,及後司機反應良好,交通流量亦沒影響,故推廣至交通流量較高的迴旋處,但仍收集數據。螺旋處何時擴大使用範圍,或是否在新落成的迴旋處使用,至今未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