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求仁得仁

「習馬會」開創兩岸間的重大里程碑,也是馬英九規劃多年的訴求,今求仁得仁,終能成就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但對於國民黨來說利弊參半,有認為這是具風險的政治動作,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去年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社會浮現了反中情緒,馬英九過往被綠營視為過於親中,與大陸關係過於緊密,也是民調崩盤的原因之一。

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表示,台灣有八成以上的人支持「習馬會」,同時贊成兩岸領導人在對等尊嚴公開透明下的會面,同時有七成七的民眾是贊成用兩岸「領導人」之相互稱呼,可見兩岸的和平發展是台灣人民的共識。只不過「習馬會」來得突然,且於敏感時刻,被視為北京欲拉抬國民黨選情而舉辦。

國台辦張志軍主任也強調在「一中原則」下進行「習馬會」,如此說法未包含「一中各表」,北京的這個既定立場,現今被綠營放大詮釋,是否代表國民黨與北京所指的一個中國原則乃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於這次的「習馬會」強調不進行協商,不簽協議,僅具重大歷史意義,但不會有重大突破。

「習馬會」的舉行由於雙方的保密,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尤其綠營的極大反彈,認為是馬英九政府的黑箱作業,對於國民黨的選情影響尚難料,目前看來「習馬會」應是馬英九的勝利與卸任前的光榮成就。

習近平願成就「習馬會」固有巨大的政治意義,但亦是習近平的胸襟與氣魄,尤其在國民黨迴盪低谷時拉拔一把,今後國共的關係更進一步。

美國對「習馬會」表示肯定,盼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但美國的對台學者和退休官員認為在台灣民眾對中國抱持懷疑態度下,「習馬會」對選情有高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