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五中全會主旋律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這是習李體制接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發展仍是主軸,但淡化了改革,創新成為了主詞。中共在一連串的深度肅貪之後,一些深層次矛盾暴露,改革的負面效應也顯現。因此,突出創新,以創新的道路來面對新情勢,反映出中共對如何處理發展瓶頸的謹慎。

五中全會公報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強調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儘管五中全會似乎有以創新取代改革之勢,惟像「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用語又出現在公報之中。習近平的講話如過往般環繞這些重要精神,是否表示保守路線抬頭,受到了海內外的關注,各界也探討中國是否在創新的思維上要創造出「新維繫政權」策略,這涉及了「思維」的轉變。

李克強日前表示,在未來五年,中國追求的經濟增長率應為百分之六點五三,沒有這樣的速度就難以實現小康目標。《華爾街日報》報道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北京應將「十三五」的增長率調低,才能專注於結構改革,而非拚命去達過高的目標。

事實上,中國經濟面臨不少問題,如打貪反腐迫使龐大資金外流,中國貨幣與匯率政策失當,在國際貨幣戰爭下產生「國進民退」現象,嚴重傷害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私有經濟。如中國股市不穩,月前發生嚴重股災,老百姓和企業血本無歸。而在「國進民退」下,不少民企面臨嚴峻的經營環境,如在溫州活躍的民營經濟中,多名大老闆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反觀不少國企績效低落,更淪為勾結貪腐之源。中國實在有必要妥善處理國企改革問題。

「十三五」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但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