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教不嚴師之惰?

早前有時間跟幾位老師談談香港的教育,有人說到一些家長的情況:「有些家長會不滿我,認為『你太嚴厲了!日批夜批我的兒子,其實統統只是小問題。字體不正,是他的小手腕力不夠;錯字百出,是他的腦袋還小;欺凌同學,是他情緒發洩;對老師無禮,是他彰顯正義感;講大話,只是出於善意。』」學生做錯事,罵不得,也批評不得,到底對這個學生是好是壞?老師提出了一個相當好的提問。

學校確是社會的縮影,這些情況豈止在學校出現。試想想,如果國家沒有人敢指出貪腐的問題,又怎會有今天得到數以億計民眾支持的打貪?如果沒有人指出浮誇之舉的不是,又哪有今天節約之風?如果沒有人指出官場及政府架構內形式化的流弊,又豈會有今天務實挺進之一大步?無論是我國抑或是西方先哲,都分別提出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知道自己的無知」,只有抱持這種態度,才會不斷在謙卑之下繼續進步。反之,如果不聽批評甚至不容許批評,這是故步自封之舉。

我們見到,今天國家之所以能立足於全球,不是如美國般「唯我獨尊」的霸權,說這是人道就人道,說這是人權就人權;今天國家之強大,正是由於有氣量、有膽量承認自己之弱點,加以改進。當一個學生、家長甚至一個政府認為自己沒有錯,承受不了被批評,這是懦弱之表現;至於不肯或不敢提出眼前問題的人,有的不是愛,而是溺愛、錯愛,甚至是有心「靠害」。

一位較有經驗的老師說:「有些父母樂於為他們子女的錯找藉口,但眼見慈母多敗兒;有人恨鐵不成鋼,最終棒下出孝兒。嚴厲不打緊,只要出於善意,令學生改進,總比縱容過錯、得過且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