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全民退保名稱更改的政策聯想

最近有消息表示,政府打算將全民退休保障的諮詢內的方案名稱更改,以有經濟需要或資產審查的名稱,來取代全民退休保障的叫法。

一如所有政府施政上的建議,這個消息馬上受到各方的抨擊,表示政府更改方案名稱是有政策上的計算,是希望以經濟需要來影響民情,當中尤以長期提倡實施全民退保的朋友特別反應較大。

背後邏輯是否合理

平情而言,全民退保這個名稱在坊間已沿用多時,現時要對名稱作出修改,自然會引起猜疑和不信任,在現時政府和民間的互信基礎薄弱下,任何的舉動都會帶來聯想,這是香港當下的寫照。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看這種想法的背後邏輯,這種思維方式是否合理。我們不諱言的說,凡事以陰謀論的態度來看問題,必然會帶出背後一定有隱藏企圖的結論,在全民退保的名稱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反對將全民退保這個名稱作修改的朋友,下意識的對全民退保有期盼,也有擔憂。一方面他們爭取全民退保多年,到了現在政府有諮詢工作的準備,他們自然希望有一個對己方有利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明白實施全民退保的最大障礙,是錢從何來的考慮。是以當有消息指政府有更改全民退保這個名稱之議,贊成全民退保的朋友自然有不同程度的失望,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失望歸失望,我們也不應因一己的不喜歡而將問題轉移焦點。全民退保的名稱是否合理當然可以討論,但更重要的是這項政策是否落實,和一旦落實的細節處理,換言之,目前要處理的是這個政策的諮詢和細節,而不是在名稱上糾纏。當然,人們會說如果名稱改成一個具引導性的政策諮詢,是反映政府的想法,是對贊成一方不利;但同樣地,假如名稱不更改而諮詢過程具引導性,同樣情況也一樣出現。在政策諮詢上,最理想的做法是先做研究調查,再以廣泛諮詢各方持份者的方式來進行,現在政府的調查研究工作已做了,而一貫的諮詢也會以廣泛代表性的方式來進行,拘泥於一個名稱上的更改,是否對整個諮詢工作有利,筆者不無疑問。

以大局利益為依歸

同樣地,名稱的更改與否,不應是諮詢工作的重點。筆者在本文多次以「全民退保」這個名稱來代表草擬中的政策,一方面固然是這個名稱用了很久,在方便的角度來減省理解上的不方便,另一方面是筆者更看重政策上的實際內容。在這個考慮上,贊成沿用舊名稱的朋友或會表示,舊名稱沒有甚麼不好,連筆者也用上了;可是,舊名稱一樣有誤導性,是以實際針對政策內容才應該是焦點所在。在名稱上的爭議,反過來代表贊成一方的預設立場,這也不是理性討論的態度。一個政策的好壞和成敗,從來都是以大局利益為依歸,而不是為了成功爭取而不顧其他。

對筆者而言,名稱換不換掉根本不重要,筆者也慣常以全民退保來稱呼這個政策。但對政府的政策文件便不一樣,政府要考慮的是種種技術問題,如果「全民退保」、「經濟需要」同樣給人有既定立場的話,那麼政府便要用最中性的文字去表達其公開、中立的諮詢模式,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忽視的思維,以為當政府用上不同的名稱,便一定有政治符號和含義,這是一個從己方立場上的猜度而已。

從全民退保的事件可以看出,當一個名稱被用慣以後,未來要更改就有相當困難。對政策局來說,各個游說團體的提案名稱會是未來的計時炸彈,因為當公眾習慣了一個名稱之後,任何更改便會衍生無限的政治聯想,今次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