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選是位置之戰

區議會選戰進入大直路衝刺,泛民、建制、傘兵及本土派全面落區拚搏,動員支持者於十一月二十二日緊記投票。除非立法會開鑼之後爆現突發性民生或政治大議題,導致政治氛圍轉熱,否則以地區民生議題主導的區選,將循傳統路徑走出結果。

競爭超激烈,殆無疑問。政治觀察家密切留意佔領運動對民意民情的影響,會在區選結果中如何反映。今次區選的最大特色,是多了一批傘兵,成為參選新勢力,從「佔領中環,爭取普選」,到深入社區求「遍地開花」,究竟有多少成效,市民對民主與民生的價值取向,哪樣較為看重,將會有所啟示。

競爭超激烈還因為今明兩年連場大選以區選行先,建制與泛民誰拔頭籌,對後續明年初的新界東立法會補選及九月的重頭戲——立法會換屆選舉,皆有不可低估的深遠影響。一句話:兩大陣營對區選寄望甚殷,可以說得上是許勝不許敗。所謂先聲奪人,能令士氣大振。何況區議員作為地區內的樁腳,運用於任何大型選舉,皆價值連城。在動員街坊票及地區資源投入社會運動及選舉,區議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從「超級區議員」在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性看,起步點恰恰在於首先參選人要取得區議員的身份,並期望黨友也要獲勝,集中十五個提名才能取得真正的「入場券」。千里之行,始於區選。

區議會選舉是政黨及新勢力的「位置之戰」,誰勝誰負,將決定未來政治生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