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有機會因運動誘發,若不及時搶救,可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運動令血壓上升,心跳加快,更易令積藏在血管內的斑塊撕裂,造成心肌梗塞。有年僅三十多歲、有做運動習慣的馬拉松選手比賽期間突然暈倒送院,後來發現急性心肌梗塞,其中一條血管塞了八成,需接受通波仔手術治療。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陳家俊醫生指,急性心肌梗塞如「計時炸彈」,當運動時血壓上升及心跳加速,斑塊有機會隨血流阻塞血管,令血液無法順流到心臟。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下巴及手部麻痹或疼痛、做運動時「唔夠氣」等。

男性居多 需通波仔保命

他指出,雖然急性心肌梗塞多受西方飲食習慣或「三高」所致,但由運動引發的個案亦不少。以他的臨床經驗為例,每月約有十宗個案病發前曾進行劇烈運動,佔急性心肌梗塞個案兩成,當中以男性居多,而且病發一至兩個月前並無任何徵狀,病發送院時已有三成個案出現心臟休克,需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打通血管才能保命。

陳家俊去年曾遇一名馬拉松男選手因急性心肌梗塞,在西隧出口附近暈倒,需用體外除顫器施救,醫生評估他病發前血管已有三至四成阻塞,長跑令血壓上升,血管即時惡化至八成阻塞,幸及時搶救不致腦缺血,住院五至七日後出院,需長期服食抗血小板藥物。

心電圖檢測或現假陽性

市面有五花八門的心跳監測方法,包括運動心電圖檢測。不過,陳家俊提醒無糖尿病或高血壓等風險的健康人士,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測,有機會出現「假陽性」,有關數據的指導性不高,但跑步時可密切留意身體反應,如跑步期間出現氣喘,靜止兩、三分鐘後仍有心絞痛感覺的話,便應盡快求救,切勿「死撐」。

心臟每一下跳動也彌足珍貴,主宰全身血液循環,將氧氣與營養泵到身體各部位。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忽略均衡飲食,不經意損害了心臟健康。本版與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合作,於周六共刊出四篇,透過專家之言,向市民提供護心妙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