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搞不清能力 選不好特首

執政者、掌權者能力高低至關重要,而能力涉及方方面面,決策能力、執行能力、識人用人能力、權衡利弊能力、審時度勢能力、謀略手段能力、與時俱進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可得之於天賦,更重要的是學習、實踐、經驗。以此觀之,朝廷為香港挑選行政長官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挑來挑去沒有挑出一個有能力的特首。回歸十八年,香港的管治、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國際競爭力江河日下,衰敗之勢已成。

這首先要怪朝廷最初對挑選特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能力問題。朝廷盲目相信英國人在香港建立的整套制度,包括公務員文官制度,以為只要這套制度保存延續,換一面旗子,換一個「港督」就OK。至於換的這位「港督」——華人出任特首——只要是擁護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愛國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可以了。

於是,過渡期就有不少自以為有地位、有頭臉的各色人等奔走於北京的門路,朝廷也多從他們的行業、界別衡量其社會地位,估計誰更合適當行政長官。最後,「船王之子」董建華的門路最硬,社會地位最高,脫穎而出當上特首。

幹了幾年,朝廷遂發現原來董建華根本沒有當特首的能力,不懂執政、掌權和管治,於是換人,換了港英時代的高官曾蔭權。這時,朝廷依然沒有考慮當特首的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只是着眼於曾蔭權當過港英官員,熟悉政府流程,知道官場遊戲規則。然而,事實證明,曾蔭權也根本不具備當特首的能力,加上他人品很差,心術不正,耍的是屑小伎倆,把香港搞得更糟。

到了這個時候,朝廷才意識到能力的重要,在唐、梁之爭時,終於把能力當成三大條件之一。可惜,對能力之標準和要求還是矇查查,CY這方面還是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