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屠呦呦摑了科技官僚一記耳光

如果不是此番獲得諾貝爾獎,年逾八旬的屠呦呦可能就會在孤寂單調的科研工作中一直寂寂無聞下去。直到現在,這位登上世界級榮譽殿堂的科學家,仍是一位「三無」人員,無留洋背景、無博士學歷、無院士頭銜。號稱所謂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的院士制度,卻將中國第一位科學類諾獎獲得者拒之門外,這真是給掌管科技工作的官老爺們一記響亮耳光。

一旦成名 錦上奪花

但官老爺們是不會臉紅的。如今屠呦呦一朝成名天下知,「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到她家裏表示祝賀。如同范進中舉後的情形,「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相與的也來認相與」;譬如北京大學多個官方微信號就迫不及待「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寧波舊居馬上成熱門景點。可在此之前,他們何曾將這位老太太放在眼裏。要不是因為年齡太大,估計各類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科協副主席、婦聯常委等「紅帽子」,也會排着隊送到屠呦呦頭上。屠呦呦成了奇貨可居,各家衙門自然要瘋搶一番,為自己的政績貼金。

這讓人想起了中國第一個網球大滿貫冠軍李娜。當年李娜「不服從」體育部門管理,執意單飛,幾乎被官老爺們和憤青五毛的口水淹死,扣上了「個人主義出風頭」、「背叛祖國的叛徒」等大帽子。然而當李娜一步步走上體壇巔峰時,官方又是慶功、又是頒獎,好像李娜的成功全靠他們一樣。屠呦呦與李娜類似,她們的成功都是一種「孤獨的勝利」。沒成名時,不受官方待見;一旦成名,官方就錦上添花甚至是錦上奪花。

屠呦呦不是個案。二○○七年,七十一歲的資訊科技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她和屠呦呦一樣,幾次被中國拒之於院士大門之外。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句話:你贏得了世界,卻輸給了祖國。她們輸給了僵化的官僚管理體制。屠呦呦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科研,將畢生精力奉獻給科學。且為人坦率耿直、不平則鳴、「不懂規矩」。這自然不會獲得掌握人、財、物大權的「組織」的青睞,也就與院士無緣。

畸形體制 扼殺人才

反過來看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貪污幾千萬元而下台;中科院候選院士段振豪因貪污、包養情婦被查處;多位「校長院士」更是深陷抄襲、造假醜聞。當然,我們不能將院士制度一棍子打死,許多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權威。但不可否認的是,現行的科技體制的確存在諸多弊端。

在黨管一切、全能型政府的體制下,黨政官僚職權無所不包,包括科研經費的分配、人才待遇的升降、工作條件的優劣等,也都與官位級別掛鈎。於是乎,無論是學物理、數學,還是研究醫學、化學,最後大多數人都成了「政治學家」。科研拋在一邊,或是帶着幾個學生堆砌數據、炮製論文,而將主要精力放在阿諛鑽營上,削尖了腦袋擠進官僚隊伍中,去爭搶書記、校長、處長、科長等烏紗帽。恕筆者孤陋寡聞,實在不知道這些校長有甚麼突出的科研成果。更有甚者,黨政部門的司長、局長、書記、廳長,搖身一變到大學當黨委書記,執掌人事行政大權。眾多在一線實驗室辛苦耕耘的研究者,卻要處處仰其鼻息。這種體制,必然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體制。一個成功的屠呦呦背後,很可能是成百上千個「屠呦呦」被扼殺。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任務。包括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改革院士遴選體制等。但是,不打破行政主導、官僚壟斷的體制,這種改革前景如何,似乎不難預估。只求官老爺此次別再借屠呦呦獲獎來鼓吹社會主義優越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