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個研討會上說,以香港七百多萬的人口,不足以支持香港作為亞洲世界城市的功能與作用。香港今天仍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於倫敦與紐約,但人口規模則遠遜於它們以至東京、巴黎等。香港本來有龐大的腹地支撐發展,可惜回歸後香港沒有改善與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的融合與整合,反倒在政治上有所倒退,朝相反方向發展。
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工程本來有助融合,卻因官僚誤事,不單工程造價超支,更連落成通車之日也難決定。高鐵與港珠澳大橋的內地段,不是早已完工,就是大致就緒。香港接不上去,反映香港的落後,也顯示政府不予重視,背後是殖民地官僚在回歸後還不願意推動中港融合。七百多萬人口規模過小,此所以在二三十年前,香港製造業北移,並且因而有所發展,也造就了深圳今天遠超香港製造業與科研的基礎,甚且在生產性服務,特別是航運,取代香港。而在科研教育條件、經濟與文化的多元性,香港沒法比上廣州。
香港規模與空間限制,即使回歸後還設置許多邊境往返的限制,每天仍有四十多萬人次往來深港;香港人口也北遷至新界,利用與內地的連接性。東京、倫敦、紐約乃至台北、廣州、上海、北京等中國城市,都把城市功能擴展至行政範圍以外,形成至少二三千萬人口的大經濟圈。珠三角與香港有三四千萬人口,經濟文化多元多樣,絕對有條件整合起來,形成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多中心大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