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先包裝食品無列出產地來源,隨時令港人病從口入。過去數年,全球不少地方均曾揭發出現食物安全問題,如內地有毒奶粉、台灣坑渠油及日本輻射食品等。學者指出,包裝清楚列明產地,能令消費者於購物時了解食品來源。
香港的食物以進口為主,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負責監察本港、內地及其他國家發生的食物事故,並採取相應措施,保障本港食物安全。不過,近年黑心食品經常湧現,除頭髮豉油及三聚氰胺奶粉外,一向被視為食物安全的台灣,亦出現黑心食品,先被揭發塑化劑事件,可致癌物質被用來製作飲料添加劑,之後則有商人以潲水油、工廠皮革廢棄油脂等混製劣質豬油,分銷至台灣甚至港澳食肆使用。
至於日本,則因一一年發生福島核電廠事故,五個縣(包括福島、茨城、櫪木、千葉及群馬)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和奶類飲品及奶粉禁止進口香港。不過,台灣衞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卻發現,大批來自日本福島核災區的食品飲品,涉嫌隱瞞產地,改為標示東京、神戶等地出產,且違規進口台灣,台灣當局已要求業者通知下游業者預防性下架。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指出,因政府會對進口食品作抽樣檢測,無列明產地的食品亦不一定會危害健康,但包裝清楚列明產地,能令消費者於購物時了解食品的來源,假若產地爆發疫症和自然災害,能令當地種植或出產的食品受污染,「就好似日本之前嘅福島事件,消費者擔心來自日本嘅食品帶有輻射,當地產品會清楚講明嚟自邊個區邊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