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歷史定位

馬英九的任期到明年五月,距離卸任還有八個月時間,馬英九早已為歷史定位而努力。其實是非功過總成空,盡己之力問心無愧即可,看人世間花開花落,潮起潮落,終究轉頭即逝,待看歷史如何記載馬英九。

邱吉爾曾說︰「對政治領袖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象徵」,馬英九在任內就遭受了最無情的攻擊和檢閱。在他任內創造了一百四十二個國家免簽證待遇,台灣雖沒有眾多邦交國,民眾卻可在國際間來去自如。他開放的兩岸政策,促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來台旅客創下千萬人紀錄,觀光的收入超四千億台幣。

目前兩岸關係乃是六十年來最好的階段,台海密布的戰雲已消逝。與日本釣魚島的主權爭議下,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而能與日本簽下台日漁業協議,解決了台日之間長達四十年的漁業糾紛。

馬英九最大的遺憾是在他任內無法成就「馬習會」,其實馬英九對兩岸的貢獻遠勝藍營任何的政治人物,但北京的考量讓馬英九只能望之興嘆。

馬英九之過在於執政近八年,年輕人低薪資、房價高漲,民眾抱怨他競選時的承諾沒有兌現,成了馬英九的痛腳。

馬英九心有不甘之處在去年底九合一敗選後而被逼宮,辭去黨主席之職。

國民黨內的人事布局,經過七年都是他的人馬,馬英九對黨的使命感,總是不願放手,一直在背後下指導棋,讓朱立倫成為有史以來最弱的黨主席。其實馬英九現於黨裏的身份只是一介資深黨員而已,表達對國民黨衷心祝福即可,應放手讓朱立倫去主導大局。

馬英九的不放手,他日國民黨敗選又豈能逃避責任,放下心結,展現超越藍綠為台灣發聲的高度,政績不會腐朽,歷史自有公平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