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雙料治腦癇 圓少年遊夢
杰偉(右)手術後再無病發,左為訪問他的中學生文啟健。(楊嘉莉攝)
「成個人好似hang咗機(當機)咁,轉唔到彎,腦海一片空白……」現年廿六歲的腦癇症患者杰偉於小四確診,有一次考試時發病,只能坐在考場內發呆。兒科醫生指出,兒童腦癇症並不罕見,由於不正常的腦電波影響腦部發展,患者除了間歇性抽搐外,智能及語言能力發展均可能遲緩,甚至有情緒問題。約三成患者更出現抗藥性,需以外科手術切除腦部病組織,根治率達六至七成。
杰偉憶述小三時首次發病:「食食吓飯突然跌咗個碗,跟住就唔郁得,好似發呆咁。」由於病徵不明顯,半年後才確診,後來服藥也無法控制病情,最嚴重曾一天病發三至四次,生活大受影響:「唔知自己做緊乜,手舞足蹈、流口水都唔知;游水踩單車一定要人陪;每次病發之後覺得好攰、想瞓覺,需要好多時間休息。」約十年前他接受手術切除腦部病組織,才重獲新生。
磁力共振圖顯示患者左邊顳葉海馬體(箭嘴示)硬化。(屯門醫院提供)
正子電腦斷層造影顯示患者右方視覺大腦皮層(圓圈示)發展異常。
翟偉光指腦癇症對兒童影響大,「好似打風咁破壞正常發展」。
屯門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翟偉光說,腦癇症屬於兒童常見腦科疾病,不正常的腦電波導致大腦功能重複或瞬間出現功能障礙,患者病發時身體不能自控、意識模糊、出現幻覺,甚至全身抽搐。病因包括遺傳及腦部結構性病變,如創傷、腫瘤或腦炎等,對兒童影響尤其大,「好似打風咁破壞正常發展」。患者的智力體能、專注力及語言能力等均受影響,嚴重更會引致情緒病和行為問題。
港三成兒童患者現抗藥性
翟指全港約七千名兒童患腦癇症,約三成出現抗藥性,「基本上試過兩、三種藥後,病情仲唔受控,每個月發作一次,就算再試多幾種,成效只會愈嚟愈低。」醫生會先安排患者接受腦電圖錄影找出腦癇源頭,再利用正子電腦斷層造影找出病灶範圍,確定是否適合做手術,「以局部性顳葉腦癇為例,患者腦部顳葉海馬體硬化變細,可做手術將有問題部分攞走。」他續指顳葉手術成功率達八成,但一些較難處理的位置,如額葉、枕葉及頂葉等則約五成。患新陳代謝性腦病或退化性腦病人士不宜接受手術。
杰偉慶幸自己及早接受手術,術後配合藥物治療,他再沒發作,逐漸降低劑量,兩年前起更完全停藥。「已經當自己冇病,唔再諗得個病太重,亦唔會唔開心。」他更成為「背包客」,遊走雲南、西藏及尼泊爾等地,「以前從來冇諗過可以做得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