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新選舉例 新緊箍咒

根據現行法例,地區直選候選人若收取某個數額或以上捐款,必須作出申報,否則即屬違法。然而,法例一直形同虛設,現實中真正的金主根本不會直接捐錢給候選人,而是先捐給政黨,再由政黨分發給候選人,變相架起一道無形的防火牆,將自己的的身份隱藏在黑幕之中。一直以來,泛民就是以這種手法收錢,亦是以這種途徑繞過法律,所以當長毛和李卓人被踢爆收了肥佬黎「捐款」後,都異口同聲說是代社民連和工黨收的,希望以此脫身。

選管會日前公布《區議會選舉活動指引》,訂明以政黨名義代候選人收取選舉捐款,等同直接由候選人收款,必須清楚交代有關捐款的來源和用途,針對肥佬黎和泛民的目的呼之欲出。但政圈人士分析,新例一舉封殺所有秘密政治獻金,被扣上腳鐐的豈只是肥佬黎一個。

眾所周知,不少「大孖沙」都是慣作政治對沖,兩面投資,一方面大筆捐錢建制派,一方面亦暗中泵水給泛民,以求買個政治保險,減少公司業務受狙擊的阻力,以及增加在政界的影響力,如今捐款有被公開的風險,這類枱底下的捐款還能維持下去嗎?

政圈有一種猜測,北京正逐步收緊對港政策的手腕,不會再像以往般對泛民放任自由,其中一個手段就是關水喉,「提醒」商界富豪不要助長「反中亂港」勢力壯大。然而,富豪們會不會陽奉陰違,根本沒有人知道,阿爺亦查究無從,修訂的新例從此成為一道無形的緊箍咒。從已曝光的資料可見,白鴿黨和公文袋每年在肥佬黎處收得的捐款約三、四百萬元,即使加上公開募捐的收入,亦不足以支持整個黨的運作開支,商界的支持不容小覷,若失去這條水喉,財政壓力更大。

正所謂,人無財不行。其實政黨亦如是,財政乾塘,發展前景便難行得遠。泛民未來最需要思量的,可能不是如何與北京溝通,而是如何維持水頭充足。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