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判上判 鉛因欠監管

鉛水風波一發不可收拾,暴露本港公屋建築工程在多個環節上均存在漏洞!本報記者訪問多名業界代表及走訪建材供應市場追查「鉛」因,發現在公屋建築流程中,上至承辦商將工程判上判,下至水喉焊料無王管又無紀錄、水喉工質素參差等等,都可能是事件「鉛兇」。特別是在判上判問題上,便反映房屋署對建築工程監管不力,業內人士更形容公屋鉛水事件令人驚訝;有立法會議員指,自公營房屋十多年前發生短樁醜聞後,當局曾建議收緊分判制度及實施一系列改革建造業的措施,但一直未有全面切實執行,終導致數以萬計居民日日飲鉛水。

乏清單 測量師促加強抽驗

測量師學會會長何鉅業接受訪問時稱,水喉安裝傳統以來簡單直接,不涉複雜工序,在建築流程之中較少被關注,部門只關心水喉有否漏水、水壓是否足夠、水喉有沒有生銹等,今次發生鉛水事件,業界均感驚訝。他形容焊料是「隱藏材料」,對整個地盤而言十分「濕星」,部門一直管大唔管細,只要求承辦商提交水喉等物料的牌子及證書等,並無要求提交焊料等細碎物料的清單,焊料是否含鉛,肉眼難以察覺,甚至燒焊完也看不出來,除非驗水,否則不可能發現。

由於不含鉛焊料較貴,何鉅業估計有工人偷龍轉鳳,或分判商配給的焊料用完,工人貪方便自行使用含鉛焊料。他坦言難阻止工人自行帶焊料入地盤,認為最有效是現場抽驗。何指「好似落石屎、鋼筋、玻璃幕牆等工序,好少會偷到雞,因為有抽驗。」

「建造業的生態是有很多中小型承建商,判上判難以全面杜絕,若只集中一、兩間公司,由一、兩間公司獨大,不利市場發展。」何鉅業指鉛水事件中涉事的持牌水喉匠林德深同時負責多個屋邨工程,因為房署並無限制水喉匠承接工程的數目,而水喉匠大多會把工程判給不同分判商,有能力的水喉匠可妥善監管,但若能力不足,便容易出問題,他認為最重要是每層加強監管,加強抽驗,層層把關。

議員轟「貪曾」無正視遺禍

香港水喉潔具業商會理事長黃國強指不少水喉公司將雜項如螺絲及錫線等配件交予三判負責,事件明顯是房署監管不足所致,「啲料房署唔會要求邊個買,亦無監管。」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指鉛水事件反映判上判有問題,轟「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任內未有正視,認為鉛水事件猶如短樁「翻版」。另一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亦指「建造業檢討委員會曾提出一系列改善工程質素建議,但一直未有貫徹執行,行業亦無吸取教訓,實在相當諷刺!」

當年建造業檢討委員會直指公屋工程判上判易生問題,若總承建商沒有充分監管分包商,分包商有機會偷工減料,建議房署在工程期間定期進行獨立技術稽核工作。

記者甘銘添、梁玉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