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政府一再宣傳堆填區於一九年爆滿,未來更會擴建堆填區及興建焚化爐處理廢物。原來現時全港每日丟棄一百五十四噸園林廢物,棄置量較日常飲品的PET膠樽更高。雖然環境局及發展局先後公布園林廢物的減廢藍圖和指引,鼓勵各個部門循源頭減廢、重用及循環,惟事隔一年,大部分政府部門仍未制訂前線的實務守則,前線人員不斷將園林廢物送往堆填區。有熟悉樹木的環保學者直言,園林廢物可將廢物轉化為肥料,建議政府支持使用本地製堆肥,變相鼓勵收集園林廢物。
「(嗰啲草最後會去邊?)垃圾站囉!(唔會攞去回收?)草冇得回收,剪出嚟嘅嘢都係垃圾。」日前數名康文署外判工人在香港科學館對開處修剪園圃,有工人坦言,康文署並無要求回收草屑,他們只需將修剪而來的園林廢物先送往附近的垃圾站,再送到堆填區便可。記者估算現場經修剪的草屑約有六、七個垃圾袋。
草屑不用回收,路邊的塌樹也同一命運。西半山般咸道生長在石牆的細葉榕是古樹名木冊的一員,樹冠與樹高均達二十一米,上月二十二日,該棵細葉榕因天雨關係而倒塌,不但擊傷途人,同時產生數噸園林廢物。不過,記者發現負責保養該棵樹木的路政署,並沒有將這棵無患病的塌樹回收,只安排外判商送往堆填區。記者連番向外判工查詢塌樹的回收機制,外判工只回答:「唔知啊!」
據環保署資料,本港棄置於堆填區的園林廢物由○九年的二萬九千九百三十噸,升至一三年的五萬六千二百一十噸,升幅達八成七。單單一三年,全港每日丟棄一百五十四噸園林廢物,棄置量較飲品膠樽的一百二十九噸高出近兩成。進行廣泛種植和園境工程的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正是園林廢物的主要源頭。
由於園林廢物一直並無重點及政策處理,去年二月,環境局發表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要求政府部門從源頭減廢及帶頭制訂園林廢物分類及收集的最佳做法。五個月後,發展局再推《減少和處理園林廢物指引》,旨在減少園林廢物,以免被當作都市固體廢物。不過,記者發現,兩份文件推出超過一年,政府部門仍未制訂實務守則,要求前線員工分類回收。
就園林廢物處理,記者向九個涉及樹木與園林廢物的政府部門查詢,發現其中多個部門並無制訂前線實務守則,其中路政署、建築署、渠務署、地政總署及食環署僅將園林廢物當一般垃圾處理;水務署亦無處理園林廢物紀錄。其中廣泛種植的康文署及房屋署亦將大部分園林廢物堆填,只有負責郊野公園的漁護署將園林廢物分類作循環再造、自然腐化,只選擇將蟲害部分堆填。
事實上,本港有兩個堆肥設施可處理園林廢物,包括九龍灣廢物回收中心及牛潭尾動物廢料堆肥廠,但回收量卻少得驚人。以今年首半年為例,兩個中心共接收由康文署提供約七十六噸園林廢物,僅為每日棄置量的一半,每日平均回收只有零點四二噸。
身兼發展局轄下樹木管理專家小組的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表示,園林廢物可轉化堆肥,本港有大量園圃需施肥,回收園藝廢物可作堆肥之用。他稱,收集園林廢物並不困難,在社區可闢設施自行製作堆肥,公園亦可考慮增建堆肥設施供園內使用。他指,政府可鼓勵政府園圃轉用本地製堆肥,變相鼓勵回收再造園林廢物。
圖:甘偉倫、吳康琦
文:張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