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熱情恍如八月的颱風,來時猛烈,去時急速,從來是市場上最難捕捉的一群。網上電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王維基當初雄心勃勃,認為年輕人市場前景無限,投入血本大舉進軍,而港視開台之初的確受盡年輕族追捧,氣勢如虹,可惜有關情景猶如年初二的煙花,一瞬璀璨過後,迅即回歸平靜,數月之間港視收視狂瀉,虧損纍纍。
如果選舉也是一門經營,那麼泛民的處境可能亦跟王維基差不多。選舉事務處日前公布二○一五年臨時選民登記冊,新登記選民有二十六萬,其中十八至二十五歲組別增加了一萬六千,只佔百分之六,若以十八至二十歲即所謂的首投族計算,更只增加了數千人,其反應雖不能說冷淡,但與佔領行動期間雨傘仔女遍地開花的情景相比,顯然出現巨大落差。佔領落幕後,泛民紛紛覬覦年輕票源,寄望能複製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以首投族扭轉區議會選舉的劣勢,然而從這份臨時選民登記冊來看,這只是美麗的幻想而已。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發掘票源亦一樣。泛民無法催生大量潛在選票,建制派卻大大擴闊了票源,六十六歲及以上的選民人數由六十六萬增至七十二萬,即增加約六萬人,幅度達百分之九。按過往經驗,年輕人傾向泛民,長者傾向建制派,只要拿該兩組選民數字作一比較,便知泛民在這場掘票競賽中先輸一仗。雖說選舉形勢波譎雲詭,未到最後一刻不知誰會笑到最後,但年底區選對建制派有利,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泛民即使在鉛水風波抽水搶票,恐怕最終也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事實上,少年心事難猜透,即使年輕選民大幅增加,泛民亦未必因而得利。君不見許多所謂「雨傘」組織揚言參加區選,顯然為吸年輕票而來,即使年輕選民增加,泛民政黨隨時也為他人作嫁衣裳。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