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倫敦與香港

自從一九七四年第一次來倫敦,來這個城市的次數大約有二三十次,可是剛剛這次來倫敦的感覺不同。

以往是在倫敦尋找文化、知識、歷史,於是往博物館、書店、墳場、公園。今則剛剛在思考研究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作用,看了倫敦在六○年代大戰創傷和帝國瓦解之後,怎樣借離岸美元市場復興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希望香港可借離岸人民幣市場來進一步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與倫敦媲美。

由於這樣心思,在倫敦我更深感這個大城市的多元化。二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與東京的單一日本文化不同,這裏匯集了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的文化和人種,和諧地融合一起。一公里方圓的金融中心集中了全球的金融,並擴散至各種專業、各種服務,形成巨大的就業中心。卻同時因文化的多元化和深厚的沉澱,文化、藝術、教育、創意等各種知識經濟與伴隨的生活方式的服務,構成了一個複雜、包容、隨時更新變化的城市。

在牛津街和攝政王街的購物商店之外,還有Camden 鎮的平民市集。倫敦街上的龐大旅客群佔據了主街道,提供了巨大的消費,本地居民與外來旅客相安無事並存。我們看不到香港所謂「本土派」的流氓排外行為。倫敦不是倫敦居民或英國人的倫敦,而是世界的倫敦。

香港的國際性、多元化與包容性遠遠落後於倫敦。香港要趕上倫敦,趕上「一帶一路」的大潮,要從頭規劃,打破回歸過渡期以來的禁錮性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