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徵費措施扼殺 膠袋業陷淘汰戰

新膠袋徵費掀廠商結業潮!自本年四月第二階段膠袋徵費推出後,本港膠袋廠商及批發商的業務大受影響,業內人士直指為保生意,行內出現惡鬥,廠商紛紛搶奪徵費政策下獲豁免的膠袋市場,未能「變陣」者,業務開始萎縮,近日更有一成廠家結業,預計年底將是結業高峰期。有廠商透露,在新徵費措施下,垃圾膠袋及紙袋的銷量不跌反升,反映環保署考慮不周。立法會議員認為,單純徵費一招未必達到減廢的理想成效,應盡快推出更多元化的政策,推動環保。

環保署於本年四月推行第二階段膠袋徵費,計劃涵蓋逾十萬個零售點,所有類型的膠袋亦要徵費,但「因食品衞生而用的袋」、「用作包裝的袋」、及「隨服務提供的袋」可獲豁免。本港膠袋批發商大記膠袋公司負責人梁太坦言,徵費措施對其業務影響非常大,每月營業額大跌三分之一,行內已有零星店舖結業,亦有行家由地舖遷到工廈「接order單」。

料年底三成廠「捱唔住」

她指,雖然已增加貨物種類,但只能輕微填補損失的生意額,現只有抱觀望態度,「有伙記走咗唔會請番,睇吓遲啲會唔會有起色。」

「好多人頂唔順寧願賣盤!」位於東莞屬港資的泉峰實業膠袋機械廠,經理蔡先生坦言,據他所知,最近已有三間膠袋廠正洽談賣盤,計劃結業,「四月一號之後,幫襯我攞開膠袋嘅藥房都再冇入貨,可想而知(生意)跌得幾勁。」他指,新膠袋徵費加速膠袋廠的「死亡」,現時已有約一成廠家結業,預計年底將是結業高峰期,估計屆時最少會有三成廠家「捱唔住」。

另一內地港資公司恒棧膠袋公司經理吳先生指出,受膠袋徵費及零售市道疲弱影響,商舖減少用膠袋,該公司生意一度下跌三成,印有商號的背心膠袋(俗稱印刷袋)銷量更大跌八成。為保營業額,吳只有「變陣」將業務擴展至獲豁免徵費的垃圾袋及在街市用作盛載濕貨的膠袋,「行內惡鬥在所難免,好多人轉唔到型就會執笠。」

推行環保政策,吳並不反對,惟他直指當局考慮不周。他指,部分市民認為已支付膠袋費,反而會向商戶索取大尺碼的膠袋,與當局的減廢理念背道而馳。他認為,政府可考慮向膠袋入口商徵收稅項,再將稅項用於資助及支持膠袋膠樽等回收行業,才能真正解決廢膠圍城的問題。另方面,吳亦表示早前曾向環保署建議推廣採用可降解膠袋,惟遭署方以無實質證據顯示可完全降解為由拒絕。

生產垃圾袋及可降解膠袋的東江實業公司負責人王天生坦言,過往市民多以超市購物膠袋盛載垃圾,但自徵費後,市民用回垃圾膠袋,令垃圾膠袋的銷量增加。他稱,社會現時將膠袋「妖魔化」,圖以徵費減少膠袋用量,卻無實施生產者責任制,監管產品包裝的膠袋,反導致政策傾斜。

業界籲政府助渡難關

「生意少咗成兩、三成,有幾間都話唔做。」塑料袋業廠商會會長麥燦枝直指,全球經濟差已令膠袋業經營困難,加上膠袋徵費,簡直是雪上加霜。麥稱,政府並無任何政策輔助業界渡過難關,即使行內已有多款可降解膠袋,亦無協助推廣。

現時只能靠業界自行斥資升級轉型,如開拓網購包裝、食品包裝等市場。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則認為,徵費未必達到減廢的理想成效,應盡快推出多元化政策,推動環保。

就環保署會否向業界提供支援,環保署發言人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為了實踐減廢目標,各界都要改變,盡社會責任,並指推行膠袋徵費至今,樂見業界積極配合。署方會進行宣傳教育工作,鼓勵市民自備購物袋。

圖:關萬亨、吳康琦

文:張艷紅、陳偉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