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要忍痛切除乳房組織抗癌,若清除腫瘤同時切除淋巴結,康復過程有機會出現淋巴受損,「痛上加痛」,嚴重者更可致雙臂大小不一,無法回復原狀。外科專科醫生指,約一至兩成乳癌患者術後兩年上臂出現淋巴腫,患者可透過淋巴水腫指數檢測儀器,評估水腫情況。雖無法根治問題,及早發現卻可接受紓緩療程。醫生又提醒,坊間流行一些「通淋巴」方法,胡亂嘗試恐弄巧反拙。
本港一二年有三千五百多宗乳癌新症,是女性頭號癌症殺手。私人執業外科專科醫生梁志珊指,患者需要切除乳房內的腫瘤,同時或會按蔓延情況清理腋下淋巴。放射治療期間,患者的淋巴結都有機會受損。
當淋巴結受破壞,淋巴液無法流通,積聚在皮下組織,形成水腫。梁醫生說,患者水腫程度可分為四級,初期難單憑肉眼察覺,其後上臂逐漸感到沉重、疼痛、關節「唔聽使」、穿衣時感繃緊、皮膚變乾燥等,嚴重情況更可致雙臂大小不一,影響外觀。
及早發現問題,可透過人手淋巴液引流法、穿壓力衣物、包紮嚴重腫脹處等方法紓緩水腫情況。梁志珊說,現時一種淋巴水腫指數(L-Dex)檢測方法,利用電極產生的阻力,分析病人水腫情況,過程只需數分鐘,不造成痛楚。若檢測指數超出十分,即屬早期水腫,可盡快治療。梁志珊表示,澳洲目前為淋巴水腫高危的癌症患者,進行常規性淋巴水腫檢測,對比本港情況,相關做法未算普及。她建議乳癌患者康復後兩年,每季可檢查指數一次,監察病情變化。
現年四十九歲的張小姐(化名)一二年中接受右側乳房切除手術,由於癌細胞有轉移至淋巴的迹象,於手術中同時切除前哨淋巴。直至年尾,她發現右手變得腫脹,檢查下發現淋巴水腫指數升至廿二,經物理治療師跟進一個月,指數回復至五。梁志珊提醒,乳癌康復者勿只顧休養生息而缺乏運動,適量帶氧運動可助康復者保持健康,適當鍛煉手臂可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