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一百二十一周年,解放軍連日來在日本周邊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不宣而戰,在黃海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昇號。遙想當年黃海海戰之慘烈——無論是清朝水兵還是日本水兵都為打敗對方拚死一搏,表現出各自民族勇武的意志。
老朽讀宗澤亞之《清日戰爭》,對此役有如此評價:黃海海戰之後日本坦承,戰鬥的勝負不能簡單評價。命中彈數和死傷數關係比較,日本艦被彈數一百三十四發,戰死一百五十人,死傷合計二百九十八人,平均每彈傷亡數二點零八人,清國艦被彈數七百五十四發,戰死七百一十五人、死傷合計八百三十七人,平均每彈傷亡數一點一一人。清艦鎮遠號命中彈數多達二百二十五發,日艦命中彈數最多赤城號達三十發。吉野艦在三小時海戰中,全艦發射炮彈一千二百發,七門大炮平均發射一百七十發炮彈。定遠艦三十厘米大炮每門平均發射三十五發,十五厘米大炮每門六十七發。命中率比較結果,清艦命中率百分之二十,日艦命中率百分之十二。日本艦炮數量多全體命中率偏低,但群炮齊轟的飽和式攻擊,全體得到較多的命中彈數。清艦命中率雖高,但發射彈數少,相對減少對日艦的傷害。
然而清艦定遠、鎮遠遭到日艦圍攻被彈纍纍卻沒有沉沒,而且能在與敵對抗狀態下帶傷脫離戰場,給敵艦隊留下震撼的印象。海戰結果應驗了開戰前,日本天皇和伊藤首相對清國巨艦巨炮的恐懼。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最終戰敗,原因除了貪腐的吏治,後期清軍的不守紀律、嫖娼、抽鴉片、搶奪民間財物等不無關係,可見物必先腐而後蟲生;第五代強調要從嚴治軍方針,培養軍隊嚴守紀律,無疑看到歷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