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趁機轉型

香港經濟正處於結構下行壓力區域,主因是經濟缺乏新增長動力,投資靠基建大項目,可是費用異常地高昂,工程也經常延誤與超支,且變成跨國工程公司的收入,資金轉移境外。

本來基建工程會產生多種經濟社會效益,工程過度延誤,整體成本上升,卻消減了效益,且使龐大的公帑支出損失機會成本,如機場第三條跑道會是大白象,效益低下。縱使如此,政府投資支出也還撐住經濟增長一部分,但要其進一步擴大,無論資源條件與公帑支出效益來看,都不可能。

於是,推動經濟增長主要靠消費,但長期以來經濟的金融化、房地產化使中產階級職位萎縮,社會向上流動的渠道堵塞。社會沒有發展遠景,卻多了眾多的政治爭拗、政府決策受阻、社會信心低下,消費自然便停滯不前。以往靠個人遊製造本地消費,現在卻開始衰減。

投資浪費、消費縮減。股市的興旺屬周期性因素,也主要源自內地和國外,當股市由盛轉衰的周期來臨時,香港的繁榮、就業與收入水平更難維持。在政府還有錢支撐基建投資、股市還屬興旺,香港需趁這個條件來籌謀規劃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了。

新的經濟增長點,只能依靠知識、依靠人才。更重要的是香港需走出去,開拓市場,才可以有結構的轉型,規模的增量擴張。這必然要消除閉關自守、保守排外的思想與行動,要扭轉只着眼爭奪政府現有資源的民粹主義、本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