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治需要決定一切

在共產黨眼中,國民黨早就是手下敗將,蔣委員長是「亡國之君」。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君自然更是無能、廢物,是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東西。因此,艱苦卓絕、取得偉大勝利的八年抗戰怎麼可能是國民政府領導的呢?怎麼可能是蔣中正率兵打贏的呢?

毛皇帝時代的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根據「成王敗寇」的歷史興替,否定國民黨、蔣介石領導抗戰的歷史事實,否定國軍在全國主要戰場上抗擊日寇的歷史事實,這當然也很符合其政治邏輯和需要。何況國民黨、蔣中正早年間尊重的「留美自由主義思想大師」胡適先生也說過「歷史就是小姑娘的辮子,可以隨意梳理」也。

既然政治需要可以決定一切,中共對八年抗戰歷史的評價當然就能「今時不同往日」,對事實真相有所正視。國民政府、蔣介石領導抗戰,國民黨軍隊是抗擊日寇的主力,他們犧牲最大、戰果最多,美帝國主義支援中國抗戰不遺餘力,從武器到軍需到民用物資撐起「半個江山」,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當然也作戰英勇,貢獻良多,但並非主力也。

這些歷史事實和對抗戰功績的評價,中共已經認同接受。原因是為了和平統一大業,北京要全力統戰台灣、統戰國民黨。這股「統戰之風」首先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內地拍攝抗日電影選擇以「國軍打鬼子」為題材開始的,例如《台兒莊大戰》。與此同時,蔣介石等一眾國民黨高級將領在影片中也成了「正面人物」。後來,這類片子愈拍愈多,愈拍愈爛。但八年抗戰正面肯定國民黨、肯定國軍乃主力,中共是收不回去了。

倒是台灣和國民黨這些年來未見拍過甚麼抗戰片,對當年的抗日威水史三緘其口。這緣故也不難理解,台灣當局一直要媚倭親日以抗共、抗北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