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暑假外遊,吃喝玩樂,慎防禍從口入,影響肝臟健康。與甲型肝炎一樣,戊型肝炎也是經進食受污染或未經煮熟食物感染。據本地統計,八成戊肝患者需入院治療,死亡率達百分之二點三,略高於甲肝。有醫生提醒,戊肝病毒可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市民不宜進食生或未經煮熟食物,特別是內臟如豬膶及豬腸等。
提起病毒性肝炎,市民多想到甲肝及乙肝,其實本港近年每年約有一百宗戊肝新症,為最常見導致肝炎的病毒。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周泰年稱,甲肝和戊肝感染途徑相似,均與飲食衞生不潔有關,兩者均不會變成慢性肝炎,故市民經常將兩者混淆,輕視戊肝嚴重性。
二○○一至一○年間,本港有五百二十四宗急性戊肝個案,近八成需入院治療,以年長及男性患者居多;當中十二人不治,死亡率約百分之二點三,甲肝死亡率則少於千分之一。孕婦若感染戊肝,死亡率高達三成。本港今年截至六月底,錄得五十七宗戊肝,卅七人需入院,兩人不治。
慢性肝炎患者更要小心飲食。周醫生引述有份參與的本地研究稱,聯合、將軍澳及瑪嘉烈醫院在○○至一一年間抽驗一百六十一名戊肝患者,卅一人竟帶有乙肝病毒。這批雙重感染者中,肝硬化比率達一成三,只感染戊肝者則是百分之二點三。他解釋,帶乙肝病毒者的肝臟已較弱,若再染戊肝,兩種病毒同時攻擊肝臟,連僅餘的肝功能亦受損,容易引發急性肝衰竭,增加死亡風險,內地及印度亦有類似研究結果。本港百分之八人口為乙肝帶病毒者,他們可能有雙重肝炎病毒感染風險,更要注意飲食衞生。
戊肝經進食受患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未經煮熟的食物感染,例如貝類海產、動物的肉及內臟。周醫生稱,戊肝爆發高峰期為冬季至初春,與市民喜歡打邊爐,或與進食未熟透食物有關。他說,戊肝病毒曾在豬、鹿及雞等動物驗出,日本曾有民眾吃生野豬肉染戊肝。
肝臟負責人體的新陳代謝。當脂肪肝愈來愈普遍,進食未熟豬肉可導致肝炎,乙肝病人的患癌風險會激增百倍,本版逢周六推出「強肝活樂」系列,邀請專科醫生分享肝臟健康及肝病護理的新資訊,踏上健肝之路。
經進食或飲用受患者糞便污染的食物,例如貝類海產。另有證據顯示可經進食生或未經煮熟肉類、內臟傳染。
黃疸、疲倦、腹部不適、小便顏色加深。
戊肝無針對性藥物,只能靠紓緩性治療。
●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及如廁後,應用肥皂及清水洗手。
●徹底清洗及煮熟食物,特別是海產、豬肉和豬內臟,方可進食。
●分開處理和存放生熟食物,以免交叉污染。
●吃火鍋時,使用不同的筷子處理生肉和熟肉。
●把生肉和內臟切成薄片,以加快受熱速度。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物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