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公布了一○至一一年,共二百三十八宗兒童死亡個案研究,當中有一百五十一宗死於自然因素,八十七宗死於非自然。在非自然死亡個案中,有四成為自殺,最年幼只有十歲,大部分自殺兒童曾留下「死亡預告」,自殺主要因擔心前途、出現感情問題及家庭因素等。社會福利署表示會檢討兒童死亡個案的模式及趨勢,並呼籲家長與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輔導工作。
該委員會分析發現,屬非自然的兒童死亡個案中,自殺佔最多,共有三十五宗,年齡介乎十歲至十七歲,比○八年至○九年的二十六宗,多出九宗。在自殺個案中,有七成兒童選擇跳樓,二十六人曾留下遺書或曾在社交網站透露自殺念頭,當中擔心前途、男女感情問題等因素上升。身兼該會委員的臨床心理學家陳潔冰指,兒童自殺涉及多種原因,而年紀最少的十歲自殺個案,當中牽涉學業壓力、人際關係等因素。
除自殺外,非自然的兒童死亡個案包括二十八宗死於意外,十二宗死於襲擊,其餘死因不明。在意外死亡中,有十七宗死於家居意外;而遭受襲擊的個案中,有六宗行兇者是兒童的父母,部分是患有產後抑鬱症所致。兒童死於自然的個案,有六成小於一歲,主要涉及先天疾病。委員會指,每年有約五至六宗父母與嬰兒同睡而令其死亡,呼籲父母要與嬰兒分床。
委員會前主席梁乃江表示,會推出多項建議,例如提高公眾教育、加強家居安全意識等,以減少兒童死亡數字。社會福利署亦指增加對學生的輔導及支援,以防兒童自殺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