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WhatsApp誘搵快錢套私隱

【專案組報道】近期有詐騙集團透過智能手機通訊軟件WhatsApp,尋找有興趣搵快錢人士,聲稱只需提供身份證副本、銀行存摺及地址證明,即可代為向財務公司借款,穩袋數萬元。詐騙集團更以五百元,利誘青年人出售信用卡卡號及保安編碼。法律界人士指出,隨便出售個人資料,除可導致債務纏身外,更會因此惹上官非。

「有無興趣搵快錢?」近日不少學生都經WhatsApp收到搵錢短訊,指輕易可以「搵快錢」,「有三種,第一係去指定財務公司借錢,之後我哋會有人將你條數轉做壞帳;第二種都係借錢,我哋會幫你還半年,之後會搵律師同你搞破產;第三種你只要提供信用卡資料,卡號、日期同保安編碼就得。」至於三者報酬則頗有差異,對方聲稱借錢可獲得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而出售信用卡資料,每張僅可賺取五百元。

收四成佣金「將條數轉壞帳」

記者日前自稱學生,與該名人士聯絡,對方表示:「只要你畀身份證副本、銀行存摺第一頁同埋地址證明畀我,我哋就會拎啲資料去同財仔申請借錢。」他指其公司與本港不同財務公司有聯繫,借錢後可將借款轉成壞帳。「借到錢後,我哋會收四成做佣金,借十萬,我哋收四萬蚊,畀六萬你。你借嗰啲錢唔使還,我哋有辦法將條數轉做壞帳。」對方更拍心口說,借錢後絕對不會有人追數,更保證沒有「手尾跟」。

由於整個交易過程雙方毋須現身,全程電話傾談,資料亦可透過電郵提交,雖然對方指足不出戶即可穩袋數萬元,同樣亦保證自己不用拋頭露面,參加者無保障可言。一名熟悉財務公司運作人士直言,憑其運作方式,肯定是騙徒所為。

受聘參與詐騙 最高可監14年

他指,財務公司對客戶的借貸紀錄有嚴格監控,就算有「內鬼」,要將借款改作壞帳,根本不可能。至於向財務公司借錢後再申請破產,雖然可解決欠債及民事責任,但期間若有人使用虛假文件,隨時涉及以欺詐手段獲得金錢罪。至於出售信用卡號碼及保安編碼同樣危險,「有資料就可以喺網上購物,隨時碌你十萬八萬,銀行最後可能會向你追收欠款。」

警方發言人表示,求職者對聲稱賺快錢途徑、不需技能但報酬異常優厚的職位,應加倍小心,而受聘參與涉及詐騙行為工作,求職者可能觸犯欺詐罪,一經定罪可監禁十四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