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建制派構成複雜 難管控朝廷吃癟

朝廷要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進而加強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朝廷官員曾撰文,表示要有「兩支管治隊伍」:一支是香江府衙;另一支是朝廷對港澳工作機構。其實,還有第三支隊伍:香江建制派和愛國愛港陣營。當然,這支隊伍是聽命於朝廷的,有的人受朝廷港澳工作機構和香江府衙「雙重領導」。不過,他們的存在、發展和工作方式有一定自主性,因為他們中一些人和政團並不拿朝廷和官府俸祿。然而,他們在其他利益方面要受到朝廷和香江府衙的照顧。因此,在政治大方向、工作大方向上要聽命於朝廷,對香江府衙施政作出積極配合。

滲透潛伏 毫不稀奇

這第三支隊伍,上上下下人數眾多,背景龐雜。回歸之後,只要識做投靠朝廷,都會被欣然接納,被歸入建制派和愛國愛港陣營。表現出色者,特別是身家豐厚,或在工商、專業領域有一定地位者,都會被朝廷、香江府衙培養、運作成建制派中的翹楚、「港人治港」的精英,進入立法會、行政會議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不過,香港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因為背景龐雜,各有路數,整體狀況自由散漫,各自為政,在朝廷和香江府衙面前爭風吃醋,內訌內鬥成為常態。事實上,朝廷港澳工作機構和香江府衙在各自的工作範圍中,也和前來投誠或培養的建制派人物各有親疏,這加重加深了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內部人事和相互關係的複雜性。一遇大事,各顯身手,各出奇謀。

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除了土共、傳統左派外,多和港英舊時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的人的深度聯繫,恐怕超過明目張膽的反對派和行為鬼祟的港英餘孽。回歸後,他們「投靠三爺──改換門庭」,在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中,有人在明裏暗裏、平時無事和關鍵時刻所起的作用並不一樣,這樣的人滲透和潛伏在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的傳統左派裏毫不稀奇。

驚世烏龍 微妙可疑

今次政改,明戰暗戰、陽謀陰謀交織糾纏,是回歸十八年來香港政爭的一次規模最大、牽扯最廣、深度博弈的最大戰役。當然,因為是政改、普選特首、「最終」完成香港《基本法》的普選規定,一切較量都要在陽面、公開場合、相關程序上決出榮辱勝負,雙方都要打出堂堂正正之旗,爭取民眾、爭取民意、爭取輿論支持。

這場政改之役,朝廷、香江府衙、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始終處於攻勢,因為他們有主導權,決定政改方案的內容。反對派則處於守勢,但他們在立法會中掌握超過三分之一議席的關鍵否決權,只要守得住,朝廷就會無功而還,整個政改就會泡湯。不過,對雙方而言,就算泡湯也要泡湯得齊齊整整、有頭有臉,建制派議員全都投了支持票,反對派議員全都投了反對票,自己這邊才算不負使命、不負支持者的託付,才不算敗於對手。

要達致這個雙方都有體面的結果,反對派就要保住自己這邊不被「撬票」才行;建制派更不用說,只要「一切行動聽指揮」,按朝廷早已明發的「上諭」,一齊投票就行。問題是,這裏如有暗戰,或建制派有人無組織、無紀律,朝廷一個不留神、沒看住,投票就會出狀況。今次建制派三十三位議員投票之時拉大隊離場錯失投票,絕對「驚世駭俗」,讓朝廷大大丟臉吃癟。

這場重大政治事故表面上看乃烏龍、蝦碌、不可思議、莫名其妙,實際上和建制派人事山頭的複雜性、微妙性以及有人政治面目的可疑性,突然「發難」大有關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