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紊亂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徵兆。根據一二年數據,子宮內膜癌有八百一十宗新症,比十年前增加一倍,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第四位。婦科醫生蕭成信表示,子宮內膜癌可說是「最容易醫治」的癌症,若早期發現及治療,病人五年存活率達九成五。他指出,若女士月經常出現異常情況,例如兩次經期之間有出血、經量多且有血崩情況,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徵兆,切勿忽視或諱疾忌醫,應及早求診。
蕭成信表示,子宮內膜癌的成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雌激素過多及基因問題。女士的周期由兩種賀爾蒙控制,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充血增生,黃酮素抑制子宮內膜增生,當黃酮素高於雌激素一段時間,便會來經。若雌激素過多,可令子宮內膜不正常增生,甚至成為癌症。由於脂肪細胞生產雌激素,因此肥胖可能是其中一個致病因素。子宮內膜癌主要在四十五至五十九歲時病發,但蕭成信曾接獲最年輕的病人僅廿一歲。新症數目在十年內翻一倍,蕭成信估計,港人飲食趨向西化,進食過量高脂肪「垃圾食物」是原因之一。
年約卅多歲的Mandy,體形一向較肥胖,自青春期開始經期不準,兩、三個月甚至半年才來經一次。她一直無為意,甚至因不常來經而感高興。不過,她前年結婚後開始計劃生育,一直未成功,經醫生檢查後發現原來患子宮內膜癌前期病變。幸發現得早,醫生可處方藥物控制病情,讓Mandy保留生育能力。
蕭成信表示,子宮內膜癌病徵主要是陰道異常出血、月經紊亂及陰道有異常分泌物等,四十五歲以上女士為高危一族。曾生育、或服避孕藥五年以上的女士,由於受雌激素影響較少,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亦較低。子宮內膜癌由癌前病變惡化至癌症,可能僅三個月時間。八成子宮內膜癌以手術治療,可以微創手術切除子宮,減低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