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後佔中與後政改交接

在非法佔領之後,立法會外的帳篷,原本由幾個,再變成幾十個,幾個月後更變成百幾個。當然,帳篷雖在,但每個篷裏是否住了人則不得而知。反而可以肯定的是在立法會外這些帳篷的出現,象徵了後佔領的開始,一種對立、仇視的情緒,由那七十九天延續到今時今日。

見到警方在立法會外的帳篷內,搜出大量如鐵通、玻璃瓶、利剪、木板等能成為攻擊武器的物品,確是在表決前一個最重要的動作。因為,人在激動的時候,最怕就是有一些火上加油的人和物,警方此舉保障了議會內外人士,包括反對政改人士的安全……

這個說法一點也沒有誇張,因為進入了「後佔中」之後,社會上壁壘分明的局面非常明顯,哪管是走上街頭的「鳩嗚」團,以至是新興網媒的勢不兩立,就算是原本應該中立持平的學術民意調查,甚或是泛民在政改的取態,都滲進了濃濃的意識形態取向。縱然大部分香港人都不願看見,但「後佔中」的偏激確實是主導了社會。這個情況會延續到何時?有沒有完結的一日?政改表決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望後佔中的撕裂能修補過來。當然,現在政改要通過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但表決後的「後政改」卻是一個契機,就像「置諸死地而後生」的一個機會。

因此,由「後政改」開始的那一刻,各方都應該將對立放下。既然泛民能「團體」地綑綁起來否決政改,也請他們盡最大努力,「團體」地綑綁着參與「後政改」的理性討論,在一個對等的平台,將所有問題,無論是枱面的、枱底的、政治的、非政治的、被政治化的問題統統透過和平方式,徹底解決……當然,這個只是大部分香港人的主觀願望,如果雙方選擇「鬥到底」,那就等於將「後佔中」的撕裂延續到「後政改」,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