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糾纏「過程」 忽略「效果」

還有兩天,特區政府便把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審議表決,能否通過,可說已到了最後關頭,大家對表決結果均翹首以望。

筆者發覺,有關政改的爭拗,至今仍流於選舉的「過程」為主,不斷糾纏於「入閘」和「出閘」問題,卻比較少人深入研究政改的「效果」問題,其實那才是最重要的,但似乎被忽略了。

所謂「效果」,即是普選出來的特首,將會對香港有何影響?這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香港是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區,被選出來的行政長官,仍要獲得中央政府任命才能正式就職,這無可爭議。因此,我們無論用任何方式選舉特首,都不能不考慮候選人是否中央「接受」的,若選出一個與中央對抗的人,對香港是福是禍,大家心中有數。

其次,香港能夠由一個小漁港發展到國際金融中心,靠的不是民主(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從沒給予過港人民主),而是靠港人的拚搏和同舟共濟精神,以及自由的營商環境和低稅制等。環看世界,不少例子已證明,民主選舉很容易令社會走向福利主義,導致政府入不敷支,要舉債度日,禍延後代。所以,香港不論有沒有普選,都必須堅守「量入為出」的理財政策,居安思危。

以往,民主選舉主要作用,是可以對政府進行「民主監督」。現在,隨着互聯網普及,傳媒和大眾有言論自由,並受到法律保障,加上政策透明度高,政府的一舉一動難以隱藏,故選票已非唯一監督政府的手法。

不過,我們仍渴望有機會行使「一人一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