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放出之權要收回要限制

今次政改如果被否決,從實際後果而言,是「三輸」局面,沒有贏家。從「精神理念」層面而言,則非如此。反對派否決了不符合自己「理想標準」的政改,是贏了。香江府衙「一定要得」的方案沒有通過,「沒得」,是輸了。朝廷的「八三一決定」不可撼動,經受住了反對派「無數次進攻」,寸步不讓,陣地未失,也是贏了。

這個「精神理念」層面的有輸有贏,對香港今後的政治演變、普選之路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巨大和深遠。古人云「綱舉目張」。香港政改之爭、民主普選之爭,綱領性的東西就是各方對「精神理念」之爭。具體方法、方案、怎麼走、用多少時間走,如何爭取,如何談,是否堅持,是否妥協讓步等等,都是目。

反對派的「精神理念」是要求普選中不能有「不合理限制」,否則就是「假普選」。對此反對派一直堅持。然而,他們認為的「不合理限制」,正是朝廷在香港普選問題上必須堅守的「一國原則」、「中央權威」。在一國兩制憲政框架下,朝廷必須對香港普選行政長官有所「限制」,不能讓香港特區隨心所欲、漫無邊際。

由此可知,香港政改和普選之爭歸根到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權力分配」上的理念之爭;是中央願意下放多少權力給地方的問題。事實上,不要說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了,就是內地各省市自治區,地方政府也一向渴望中央多下放權力給他們。對於權力的「收收放放」、「放放收收」也不知搞過多少次。中央感觸最深的是「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此困擾朝廷多年的「怪圈」也。

一國兩制下,中央放出了最多的權力給香港。十八年的結果是香港漸亂,放的權力愈多,亂的可能愈大;朝廷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收權,要限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