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韓專家返港 本地染疫機會微

【本報訊】南韓的中東呼吸綜合症(新沙士)疫情持續,隨世界衞生組織到當地視察的兩名本港專家昨傍晚返港,並向食物及衞生局匯報,歸納當地爆疫五大因素。為嚴防新沙士殺入本港,港府維持「嚴重」應變級別,直至當地疫情受控為止。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昌、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裴偉士昨返港後,與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及醫院管理局梁栢賢開會。高永文會後稱,暫無證據顯示病毒有變異致較易傳播,或在社區爆發,但最少觀察多一至兩星期,才能確定南韓控疫措施是否有效,故本港維持現有防疫措施,直至有證據顯示當地疫情受控為止。

歸納韓疫爆發五主因

許樹昌在南韓考察接收新沙士病人的醫院,他形容當地醫療機構最初的應對是「措手不及」。他歸納南韓疫症爆發有五大原因,包括病房及急症室擠迫;負氣壓病房極少,十九間接收新沙士病人的病房只有六百張隔離病床,當中僅一百張屬負氣壓病房,反觀香港有一千三百張屬負氣壓病房;醫護人員對病毒認識不足,防疫意識低;病人家屬習慣陪診,因此不少家人受傳染;病人喜歡轉院,發燒四十八小時未退燒即轉院,而醫院溝通不足,不清楚病人來自有新沙士個案的醫療機構,以致難追蹤接觸者。

許樹昌留意到當地病例數目開始下滑,顯示目前控疫措施比爆發初期有改善,仍要觀察多數周,才能確定疫情受控。他相信,再有新沙士個案入境本港的機會微。當地即使有第四代感染個案,並不表示已在社區爆發,只要追蹤到感染源頭,毋須過分擔心。

本港前日中午至昨日中午,共接獲廿三宗新沙士懷疑個案,其中兩人曾到中東,其餘曾到南韓,化驗結果顯示廿二宗屬陰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