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改關注團體發表了政改的最新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九人希望政改通過,而反對政改通過的就有百分之四十二,兩者的分別比上一次調查是拉近了。因此,亦反映了支持及反對的兩者,分布都屬平均。有人認為,這個是讓泛民「安樂地」投下反對票的一個數字。這個說法,亦即是說,泛民投否決票後的成本,即令政改「停步」的責任將會更小。然而,這個演繹是否準確?
有了這個調查基礎,泛民投下的,就真是「安樂票」嗎?撇開調查的準確性,就當作有關的數字及分布是真實反映現況,否決真的能「安樂」嗎?無錯,假如泛民真的投下否決票,的確能減少衝擊立法會的機會,他們大可以在歡呼聲中離開議會。不過,對香港日後的社會形勢,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有機會影響到市民的「安樂」茶飯!
其實,如果細心一點再理解這個結果,非但沒有化解矛盾的含意,反而證明了社會兩極化的問題已愈來愈嚴重,兩者的支持度愈來愈接近。在這個情況下,香港社會要走下去實在非常困難。不論在議會、在民間,大家在南轅北轍的立場下,根本就永遠無法取得共識。可以預計,所有實際的經濟建設、民生福利等都會在一片爭吵聲中被拖延。為了避免這情況,香港實在需要一個新的政治框架。
當然,如果政改被否決,後政改時代,成立一個容納各方意見的討論平台是應變的重要一步。但在今天,在政改表決前的今天,我希望所有準備投下否決票的議員細心考慮,與其冒着香港社會撕裂惡化的後果,不如拿出氣魄,在這次政改作出重要的決定。因為只要政改通過才能提供一個新的政治框架,在這個框架下,走在極端的各方,才有較「鬆動」的位置游走,氣氛才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