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的服務業化

香港號稱服務經濟,倚仗的是經濟結構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屬服務業。但是,香港的服務業要有所依託,服務業中的支柱,無論是物流航運、工商服務均是依附於深圳河以北的製造業生產。實際上香港經濟並不是一個獨立體,而是香港加上珠三角的跨境生產體系的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把香港加上深圳、東莞來計算,服務業的比重便不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會是百分之七十左右,與發達社會的平均數大致相同;香港並不突出,與新加坡同一水平。

香港服務業的問題是缺乏與生產過程的緊密連繫。物流等是外在,金融保險也外在,出入口服務亦然。香港的生產性服務在技術工藝、商業模式和創新都與珠三角的生產企業少有連繫。故此,香港的科技發展,主要是大學的科研,以發表論文為取向,而不是落實到生產工序層次的變化改良。就連企業商業模式方面,香港着重於貿易性的訂單關係,至多是來料、來樣加工生產,並沒有如台灣企業那樣由OEM進至ODM。

香港企業和香港的服務機構不着重工藝的提升,也不重視產品的市場銷售,只是作生產與銷售的中間人。投資小、風險降低,卻不可能積累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知識、經驗、技能。事實上,香港產業北移的服務業化是非知識化和投機化,與台灣、新加坡不同。沒有生產基地的保留,不可能有科研工藝的發展,變成純粹的貿易城市。香港成立科技創新局能否扭轉形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