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後政改之爭已啟動

政改之風繼續吹,卻難辨是熱風還是冷風。表面看一切如常,政改官員繼續約晤泛民不同黨派的議員,包括堅稱必定否決的激進派,非常盡忠職守,似乎要讓公眾知道,政府已盡力而為,一旦政改受挫,責不在己方。

早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一句「見面本身係一個意義」,被批若見面又行禮如儀,溝而不通,倒不如不見。近日事態發展證明此說有理。被視為政府主要游說對象的民主黨,在會面後表示,官員重申方案無修改空間,反問見面的意義何在?

媒體盯緊政改的一舉一動,畢竟這關乎特區的政治前途與管治困局是否有緩解的空間,不論官方與議員的任何姿態,均成為報道甚至炒作的材料。在民意戰將持續至後政改的現實下,官員與泛民的言行都必須考慮對民意會帶來甚麼效應,而小心翼翼,處理好定位。換言之,對立雙方要做好公眾的期望管理,為後政改時期的到臨,搶佔有利位置。了解中央思路的內地護法、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教授表示,就算政改不通過,中央也不會對港有懲罰性的措施,反而會與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泛民朋友」保持長期溝通。

爭取民心對任何政治力量而言,都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工程,必須持之以恒,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政改通過與否,對中央而言,是民心有待回歸的問題;對泛民而言,民心與選票的關係密切,也是許勝不許敗的問題。政改之爭已經跳躍至「後政改」的階段,殆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