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過往依賴醫生手寫藥單向住院病人處方藥物,再由護士抄寫傳真到藥房,藥劑師將藥單輪入電腦及「執藥」後,將藥物送到病房由護士核對派發,過程繁複且易有手民之誤。醫院管理局兩年前率先以瑪嘉烈醫院一個療養病房作試點,引入自行研發的「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IPMOE),將住院病人的藥物流程全面電子化,藥單錯漏個案初步大減三成,將陸續推廣到所有急症醫院。
IPMOE於一三年四月首次在瑪嘉烈醫院療養病房作試點,但起步並不順利,瑪嘉烈醫院副行政總監羅振邦指:「主要係慢,醫生輸入完一隻藥,要運算成分鐘先可再入另一隻藥,系統靠wifi運作,但醫院有啲位收唔到訊號。」試行三個月無奈要暫停,優化軟件及硬件後終解決問題,並先後於瑪嘉烈、威爾斯、律敦治、北大嶼山及將軍澳醫院推行,預料到二○一八年,全部十七急症醫院均可應用。
將軍澳醫院內科部門主管劉業添指出,醫生巡房時利用平板電腦輸入藥物,如病人有藥物過敏、重複處方相同藥物,系統會有警示;藥單自動傳到藥房,護士、藥劑師不再怕醫生字迹潦草而「估估下」;護士派藥時會連同一部流動掃描器,核對病人的手帶條碼,確保不會派錯藥。
負責研發系統的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張毅翔指,本港醫院運作模式有別於其他國家,難以外購一套電子系統,故決定自行研發,由○九年至今耗資一億七千二百萬元。研發團隊更獲醫管局本年度的「傑出團隊獎」。不過,系統暫不適用於癌症及初生嬰兒病房,因為這兩類病人的藥物較複雜,張毅翔指正努力打破局限,冀將來系統可涵蓋上述兩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