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組織聲稱要在立法會辯論政改方案時號召十萬民眾包圍立法會,目的是「聲援」反對派議員否決政改方案。輿情、朝廷、香江府衙可以認定此乃「第二次佔中」。
去年九月底開始、十二月被「和平清場」的第一次「佔中」、「雨傘運動」之後,反對派和學生組織就一再揚言會在「適當時機」捲土重來。事實上,各方都清楚,「七十九天」的佔領在朝廷「不妥協、不流血」方針下解決,並沒有傷及反對派的「有生力量」、「主力部隊」和組織系統及動員能力,「三千死士」毫髮無損,繼續潛伏。香江捕快雖然也抓了不少「佔中滋事分子」,甚至「人性傳拘」了「佔中」發起者、反對派的一些頭面人物,但根本無法「阻嚇」反對力量「從頭再來」,他們並不覺得當局的「鎮壓」、「秋後算帳」有甚麼可怕。
吸取第一次教訓,「十萬人包圍立法會」大概不會搞「曠日持久」的佔領,而是以立法會否決政改就鳴金收兵。這樣,反對派否決政改、展示力量的目的已經達到,且為今後再搞抗議運動作組織宣傳動員準備,例如「辭職公投」。如果政改被否決,十萬人包圍立法會乃至發生遭「鎮壓」、引起騷亂,那麼可以肯定反對派將「全體激進」,再也沒有「溫和派」的容身之地。諸如此類的「二次佔中」很難繼續「和平理性」。對此,朝廷和香江府衙自然不敢輕估、鬆懈。
不過也有人對形勢的估計比較樂觀,認為第一次「佔中」、「雨傘運動」被和平清場後,反對派元氣大傷,聲勢大減,香江民意已一邊倒的反感他們的違法、擾民、破壞秩序和經濟民生之舉。「第二次、第三次佔中」即使發生也成不了氣候,形不成規模。
然而不可忘記,形勢會變,民意如流水,反對派會總結經驗教訓,社會深層次矛盾不解決,大家都坐在爐子上烤,非跳起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