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社科院發表的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十三年來香港首次被深圳爬頭而跌至第二位。好明顯,香港必須有創新思維和行動先可提高經濟競爭力,經濟如是,政治思維亦然。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增加合資格選民人數至五百萬人,已是逐步提高民主質素的好開始,若泛民只懂反對而令政改方案不能通過,不單令香港民主發展路程倒退,且導致更多民怨,不利日後爭取更多選民支持。
相反,如果泛民能夠主動提出優化方案,特別是民主黨,作為負責任的政黨,大家也是努力推動香港的民主進展,不墨守成規,不獨沽一味一面倒反對,而是勇敢接受現實中有限制,在限制中勇於提出第三或其他選擇具體內容,那就可令香港民主發展迎難而上。
將公司票轉為個人票,可以擴大提委會的選民基礎,即是優化方案其中一個提議,就連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亦唔反對,更稱這個建議有討論空間。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反應亦唔差,認為饒戈平的說法方向正確,她又話如果「鬆動」得足夠,令市民覺得有真正選擇,民主派會樂意支持方案。但其實點先至夠?泛民還想要甚麼「鬆動」?有無具體方案提出來?就是民主黨,主流派是否已清楚自己「具體」要甚麼呢?泛民會否參考民意去定具體內容呢?
近來一些民意調查和支持政改的簽名活動,已反映愈來愈多市民希望本港民主發展可繼續進步,而非停滯不前。要接受現實中有框架係有難度,但拿出勇氣與創新思維去消化,盡量將選舉質素升呢,其實又不是太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