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是政改的主戰場,與民意戰相輔相成。輿論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申明己見,批駁對手,以搶佔輿論的制高點。在電子媒體受訪時暢論政改,於報章雜誌發表文章,論壇中作系統發言等,皆為輿論戰的手段。
市民其實對政改方案的了解非常有限。政府的宣傳聚焦市民可通過一人一票選特首,而且參選人入閘門檻不高,提名委員會以「2+N」的方式選出出閘人選,過程充滿競爭性,值得支持。但對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參照選委會的辦法,為何不可以大幅優化,卻缺少解釋,而這卻是民意關注的重點。
主流民調顯示,優化提委會的選民基礎,由公司票及團體票轉為個人票,是民主化進程的必經之路。倘若通過本地立法加以落實,或至少在某些界別首先取得突破,肯定有助提升民意對政改的支持度。這是輿論戰之中不能迴避的大議題。另邊廂,泛民堅拒政改方案,除了高喊「假普選」、「真篩選」等口號之外,對「袋住先」的攻擊,有關的論述亦欠缺深度。
近日有學術與專業界人士發起聯署,列出所謂五大惡果,也流於表面化。
泛民需要解釋否決政改之後,香港的民主運動應該如何走下去;下階段的目標是甚麼;政黨與民間團體的互動策略如何優化。倘若中央持續企硬,甚至進一步收緊現時較寬鬆的政治空間,公民社會的應對有何選項。
輿論戰要向支持者指明方向,論述要講深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