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暫停抗爭 尋求共識

自八十年代,香港政制逐步開放,泛民主派都積極推動及爭取民主。由於泛民定位代表中下階層利益,透過民主制度,避免政府向商家財團利益傾斜,使社會上的不同利益得以平衡。過往三十年,泛民政黨在各種議會選舉中,都取得理想成績。在九一年立法局選舉,開始引入地區直選,在十八個直接議席中,泛民取去十四席,得勝率近八成。

香港市民投票支持泛民候選人,是希望有人代表他們繼續爭取民主。而泛民政黨及議員也不負所託,多年來在議會內外,積極為香港爭取一個民主制度。

在爭取民主發展上,是需要各界尋求共識,而當中,中央政府是決定性的持份者。但實行共產主義的中央政府,在政治制度及意識形態方面,與受西方思想影響的香港社會有很大的差距。要爭取民主,首要是說服中央。如何與中央達成共識,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政治角力,所以主流泛民一直強調要採用兩種策略向中央爭取民主,即是抗爭及談判。民主黨在二○一○年處理政改爭拗,就是採取抗爭及談判兩種手段,結果與中央達成共識,香港政制得以向前行。這樣務實的處理手法,令民主黨支持度大幅提升。

要香港能進一步落實民主,與中央達成共識是重要的。今天有些泛民相信,只要堅持立場,透過抗爭手段,中央政府就會就範,民主就可以落實。

但經過兩年來的激烈抗爭,泛民的爭取沒有成果,例如爭取公民提名失敗,相反,激進抗爭換來中央強硬反應。而由於泛民愈走愈激烈,他們已失掉不少理性務實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