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本港意識在全球化下哀鳴

近日,和一群大一的新聞系學生座談,真想不到的是,少男少女們真的對「本土意識」着迷。也許,這是佔中遺毒,也許,這是港燦在內地崛起的心理虛弱和自我保護。或許,不應怪責他們,但在全球化的時代這真是可憐的哀鳴。

香港的學生本來單純,相信所謂「本土意識」是從台灣流入。台灣的本土意識,其實是台獨的變種,只不過在一個原來優越而當下則愈來愈弱化的族群裏更易獲得共鳴。香港部分人的心態,和很多台灣人一樣,也面臨大陸崛起的壓力,因而也染病不令人出奇。只是,香港的本土意識,不如說是本港意識,更為準確些。那天,反水貨客的一個女人,操了一口鄉音,粵語也說不準。真是相煎何太急?

北京正在做一帶一路的大事,全球性的大事。有人說,這其實就是,中國正在開始自己模式的全球化。所謂「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的初始全球化。由於有人解讀北京的一帶一路,是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接軌問題。此人覺得這是個誤解,是不知何為全球化。

其認為,全球化並不是一個綿延不斷的漫長歷史進程,而只是一個個帝國的擴張過程。每個帝國的擴張都會有伴隨它的全球化,古羅馬有,大秦帝國也有,只不過這兩個帝國的全球化由於當時其擴張規模有限,並未遍及全球罷了。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以工業文明革命為基礎,以貿易文明為其主要的擴張手段,並隨着一戰和二戰的結束而結束。美國的全球化就是美元全球化,現也基本上進入了夕陽時代。

相信這些觀點,看官們未必同意。但是,與全球化的討論相比,本港意識是何等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