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股市狂牛提防失控

昨日談到內地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政策的改變,均利好股市發展,連「丁蟹效應」都被破咒。不過,股市和實體經濟雖然可以良性互動,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資金一窩蜂湧入股市,出現「狂牛」,始終會增加風險,政府和股民都不可不防。

因為,市場波動和資金進退,隨時會出現非理性的反應,尤其是當連街市賣菜「阿嬸」都談股票的時候,便是一個警號,除了香港有此「慘痛」教訓,內地證券市場也曾出現過下列痛苦經歷:

一九九六年下半年,內地股市瘋漲,股民賺錢樂翻了,為此中央採取一系列打壓股市措施,共計連出十一項政策也無法遏止炒風,直至當年十二月十二日,大盤創出歷史逾一千四百點的新高,中央出台第十二道「金牌」,推出漲一成即停板的制度,才把炒風煞住,但上海和深圳股市十日內分別下跌了三成五至三成八,摸頂的股民無不「一殼眼淚」。

二○○七年十月,全國股民又再次瘋狂,滬市指數一度升逾六千一百點,但一年之後,股市暴跌至一千六百六十四點,從最高點下跌超過七成二,創下當時全球跌幅最深的股市,當中包括「中國遠洋」從六十八點四元(人民幣)跌至二點六八元。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內地民間有儲蓄的習慣,存款高達六萬億之多,證券市場可聚集社會閒散資金,使之轉化為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動力。

而且,股市「財富效應」能促進民眾的消費意欲,拉動內需市場。但股市一旦泡沫爆破,其殺傷力非常可怕。